迅速构造修补材料的施工工艺与以上施工流程基本一致。每个步骤的详细说明和一些要点应填写:
1. 施工前准备
掌握施工标准:把握施工现场交通状况、水电供应条件及周围环境,便于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和设备部位。室内施工,确保施工空间通风良好。
材料检测:查验迅速构造修复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确保材料符合要求的标准及设计要点。同时,查验材料外观,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经销商。
设备调试:调节搅拌器、振捣器等施工设备,确保系统正常运转。查验测量仪器准确性,确保材料配备的检测精度。
2. 基层处理
粗糙度解决方法:平滑的底层表面应做抹光或凿毛处理,以加强底层与修补材料间的粘接面积和摩擦力。可用电动凿毛机或手动凿子操作,凿毛深层一般控制在5 10毫米左右。
查验底层强度:挑选回弹仪等设施查验底层强度。假如底层强度不符合规定,先要加固底层,然后进行修补施工。
设定排水措施(如有必要):假如检修部位容易储水,需在基层处理时设定排水坡度或排水通道,避免储水对检修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3. 材料配备
严格把控水比:水比是衡量修复材料特点的关键因素之一,应严格按照产品手册要求进行配备。加水时,应必须测量桶或其它精准的测量仪器,以避免随便加水。
拌和时间和速度:应用机械搅拌器时,先要低速拌和1 2分钟,使材料基本拌匀,随后高速搅拌2分钟 3分钟,确保修补材料达到最好工作性能。拌和速度一般控制在300分钟内 500转/分钟。人力拌和时,要注意拌和的方向和范畴,尽量使材料拌匀。
观查材料:在混合环节中,密切观察修复材料颜色、稠度、循环等状态。一旦发现材料太干或过薄,应及时改正水比。
4. 修复施工
分层施工(较厚的修复层):修复薄厚超出50mm时,应分层施工。各层施工薄厚一般控制在30mm。 50mm左右,待顶层修补材料初凝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下一层施工前,必须对施工部分进行拉毛处理,并适当撒水,确保固层粘接优良。
振捣密实:振捣器用以振捣修补材料,振捣时长适宜修补材料表面不再出现汽泡和向下移动。振捣时注意振捣器的插入深度和间距,避免漏振或过振。一些边沿部位或振捣器无法到达的地方能通过人力插进来协助振捣。
收面收光:修补材料终凝前,用刮尺收光修复位置。收面时要注意技术和力度,使修复表面光洁光滑,符合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光泽度。收光频率一般为2 每次收光的时间间隔应依据修补材料的凝结时间和操作温度来决定。
5. 保养保养环境控制:保养期内,操作温度应保持在5 35℃之间。当温度过低时,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棉被、草垫等。;当温度太高时,为了避免阳光直射修复部位,可以用防晒网,适当提高撒水频率,防止水挥发太快。
撒水保养(根据需求):依据修复材料特点和环境湿度标准,决定是否开展撒水保养。一般在干燥的环境中,修复部分应经常撒水,以维持表面潮湿。撒水频率和水量应适度,避免修复材料表面因水分过多而蜕皮、泛砂。
维护时间:维护时间应依据检修材料的类型和使用需求明确,一般不少于7天。在维修期内,禁止车辆和行人在维修部位行车,以免造成检修层。
施工环节中,施工团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同时,要做好施工纪录,包含材料应用情况、施工周期、维护措施等,以便对工程质量开展繁杂与评价。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