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无收缩豆石混凝土一般用于强度要求高、需要避免收缩裂缝的灌浆工程,如设备基础灌浆、地脚螺钉锚固等。其详尽的灌浆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
C60无收缩豆石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状况,挑选合格的混凝土或现场精确配备。确保水泥强度等级不少于42.5,细石粒度维持在5 20mm,同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确保无收缩特点。
别的辅材:如界面剂等,用以提升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力。
2. 设备准备
搅拌机械:强制搅拌机或携带式搅拌器,确保混凝土拌匀。
灌浆设备:灌浆泵、漏斗、灌浆管等,依据灌浆部位和工程量选择合适的设备。
实验工具:塌落度筒、试模、温度仪等,用于检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制做试块。
3. 现场准备
基层处理:清除灌浆区域的污渍、油迹、浮浆等,确保底层清理靠谱。光洁的底层,应做凿毛处理,以加强粘合力。
模板组装:依据灌浆区域的形状和尺寸,安装牢固的模板,模板应具备一定的密封强度,防止跑浆。模板与基层之间的缝隙能够用水泥砂浆或胶布密封。
钢筋解决方法:若有钢筋,检查其总数、规格、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钢筋开展除锈、校直等处理。
混凝土拌和1. 配合比操作:严格遵守设计配合比开展调料,确保各种原料的精确耗费。挑选重量法进行检测,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 拌和次序:先把水泥、细石、掺合料等干料放进搅拌器中,拌匀,再放入水与外加剂,再拌和3次 5分钟,直到混凝土匀称,塌落度符合要求。
3. 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依据搅拌器种类和混凝土配合比确立,一般不少于3分钟。在搅拌环节中,应随时观察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粘合力。如有异常,应及时改正。
灌浆施工1. 灌浆前检查:再次检查模板安装质量、底层处理及钢筋部位,确保一切符合要求。同时,调节灌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2. 灌浆方法
自重法灌浆:适用灌浆范围大、高度小的地区。将混凝土直接倒入灌浆部位,运用混凝土自重使之独立流动和充电。
上漏斗法灌浆:当灌浆高度超出1m时,可采取上漏斗法。在灌浆位置上设定漏斗,依据漏斗将混凝土引进灌浆部位,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充电性。
压力灌浆法:压力灌浆法适合于灌浆面积小、深层大或压实度要求高的部位。运用灌浆泵将混凝土以一定的压力引进灌浆部位,确保混凝土充满整个屋子。
3. 灌浆次序:一般从一端到另一端,或由低到高。在灌浆环节中,应防止裂缝和汽泡,可采取震动棒或竹条等设施进行一定的振动和插进,以消除汽体。
4. 灌浆高度操作:灌浆高度应稍高于建筑标高,以补偿混凝土收缩。一般高过建筑标高300。 50mm,待混凝土初凝后,再将多余的部分消除。
保养1. 保湿保养:灌浆后,应及时用塑料膜、湿麻袋或草垫遮盖,维持混凝土表面潮湿。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应适当延长重要结构或干燥环境下施工的混凝土的保养时间。
2. 温控:维护期内,应注意控制混凝土温度,避免气温变化太大导致混凝土缝隙。当工作温度低于5℃时,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保温材料或加热维护。
质量检验1. 外观检验:灌浆后,查验混凝土表面是否光滑、光洁,是否有裂缝、蜂窝、表面等问题。如有瑕疵,应及时修复。
2. 强度查验:按规定时间与方法制做混凝土试块,开展标准养护和同等条件保养。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展抗压强度试验,查验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密实性检测:针对重要的灌浆部位,可采取超声检测、钻孔取芯等方式对混凝土密实性进行检测,确保灌浆品质。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