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高耐磨无收缩灌浆材料是一种用于设备基础灌浆、混泥土工程加固等方面高性能建筑材料
成分水泥:一般采用高强度粉煤灰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是灌浆材料的关键掺合料,具备基本强度粘结性。
石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石英沙做为石料,可增强灌浆材料的体积稳定性和强度,同时减少收缩。
添加物:包含减水剂、膨胀剂、早强剂、消泡剂等。减水剂能降低水灰比,提升流动性和强度;膨胀剂可赔偿水泥水化过程,保证硬化后灌浆材料不收拢或微膨胀;早强剂可加速灌浆材料的早期强度发展,降低施工工期;消泡剂用以清除混和中产生的汽泡,提升灌浆材料的压实度。
功能特性韧性高:前期和后期强度大。I型灌浆材料的抗拉强度一般在3天内做到30MPa,28日内做到60MPa,可满足不同机器的基本承重规定。
无收缩:能有效控制硬化过程的关掉,确保注浆后和基础或设备密切联系,不会因关掉而产生裂缝或空隙,确保注浆品质及设备平稳。
高流通性:原流通性一般做到300mm,自密性好,可自动填充设备基础的各个角落和间隙,不用外力震动,确保灌浆的密实性。
附着力强:与混凝土、钢材等基础材料具有较好的粘合力,粘合力一般不低于3MPa,可使设备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担荷载。
耐久性好:具有较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可在恶劣环境下持续保持性能稳定,提升设备与基础的使用期。
主要用途设备基础灌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大型电机、仪表设备等基本灌浆固定,确保设备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减少震动和噪声。
混泥土工程加固:适用孔洞修补、梁柱加固、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等,可提高构造的完整性和承载力。
钢结构柱脚注浆:用以钢结构柱脚和基础间的注浆联接,提升柱脚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其他领域:在一些对灌浆材料特点要求高的特殊工程中,如核电站、水电厂、桥梁施工等。
施工要点基层处理:开工前,应清除基本表面的油迹、灰尘松散层,用水充分潮湿,但不得有积水。平滑的混泥土表面应做凿毛处理,以加强粘接面积。
调味品:严格遵守产品手册规定调味品,将灌浆料倒进拌和容器里,添加规定量水,用电动搅拌机拌匀,拌和时间一般为3 5分钟内,保证料浆无结块、无沉淀。
灌浆:选用自流灌浆或压力灌浆的方式,将搅拌好的灌浆材料灌进需要部位。自流灌浆时,应保证灌浆材料能顺利流入每个角落;压力灌浆适用一些空隙小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注浆环节中,注意避免汽体渗入。假如表面有气泡,应及时消除。
保养:注浆后,需及时进行清洁。一般在注浆后11次注浆后。 2小时内,用湿草垫或塑料膜遮盖表面,保持湿润,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冬天施工时,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灌浆材料受寒。
疑难问题储存条件: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避免湿冷和雨水。贮存温度应是5,贮存温度应是5 在35℃之间,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灌浆材料的特点。
施工环境:施工工作温度为5 在35℃之间,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如温水混和、防冻液等。;当环境温度高过35℃时,应避免在阳光直射下施工,可选择在早上清凉阶段开展,适当调整用水量,以保证灌浆材料的循环。
防护: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配戴防割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灌浆材料接触皮肤和眼睛。不小心接触到皮肤或双眼,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同时注意施工现场的通风,防止尘土飞舞对人体造成伤害。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