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环氧树脂灌缝胶是一种用于修补混凝土、岩石等材料裂缝的高分子双组份结构胶,通过压力注入的方式填充裂缝,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正确使用是确保修复效果的关键,必须遵循严谨的流程。
一、 施工前准备:基础决定成败
1. 裂缝评估: 首先要判断裂缝的性质(结构性或非结构性)、宽度、深度和是否在发展。对于活动裂缝,需先解决根本原因。
2. 材料选择: 根据裂缝宽度选择合适粘度的灌缝胶。细裂缝(<0.2mm)选用低粘度(Low-Viscosity)胶;宽裂缝可选用中等粘度胶。
3. 工具准备: 准备好角磨机、钢丝刷、压缩空气枪、注胶嘴(Injection Port)、封缝胶(Sealing Putty)、注胶器(注射筒或压力泵)、防护手套和眼镜等。
二、 基层处理:清洁是粘结的前提
1. 开槽与清理: 沿裂缝走向用角磨机切割出“V”型槽(宽约2-4cm,深约1-2cm),以增加接触面积。然后用钢丝刷彻底清除槽内松散的混凝土碎屑和灰尘。
2. 干燥与除尘: 用压缩空气反复吹扫裂缝内部,确保无任何粉尘和油污。基面必须干燥,含水率过高会影响环氧胶的粘结力。
三、 安装注胶系统:构建注入通道
1. 粘贴注胶嘴: 在裂缝的各个关键点(如两端、拐角处以及每隔20-40cm的直线段)用封缝胶牢固地粘贴一个注胶嘴,注胶嘴应正对裂缝开口。
2. 封闭裂缝: 用专用的快干封缝胶将整个裂缝表面(除注胶嘴孔外)完全密封,并覆盖注胶嘴的底部。密封层必须厚实、无气泡,确保加压时胶液不会从表面漏出。待封缝胶固化。
四、 配胶与注胶:核心操作环节
1. 精确配比: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比例(如A:B = 2:1 或 4:1),分别称取改性环氧树脂(A组份)和固化剂(B组份)。
2. 充分搅拌: 将两组份倒入干净容器中,用低速电动搅拌器(≤400 rpm)搅拌2-3分钟,直至颜色完全均匀一致。搅拌速度过快会引入过多气泡。
3. 开始注胶:
将混合好的胶液装入注胶器。
从裂缝最低端或一端的注胶嘴开始注入。
采用低压慢速原则,持续加压,让胶液凭借压力和毛细作用从下向上、从一端向另一端徐徐推进。
当相邻的注胶嘴有胶液溢出时,说明该段已充满,此时可关闭或封住此嘴,将注胶器移至下一个注胶嘴继续注胶。
确保所有注胶嘴都完成注胶,使整条裂缝被完全填满。
五、 固化与清理
1. 静置固化: 注胶完成后,让胶体在常温(通常要求5℃以上)下静置固化。固化时间根据产品性能而定,一般为24-72小时。
2. 拆除附件: 待胶体完全固化后,敲掉注胶嘴和封缝胶,并用打磨机将表面处理平整,恢复原貌。
使用改性环氧树脂灌缝胶,是一项“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细作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六字诀”:清(基层清洁)、封(裂缝密封)、准(配比准确)、慢(低压慢注)、满(注胶饱满)、固(充分固化)。任何一步的疏忽,如基面不净、密封不严或配比错误,都可能导致注胶失败,无法有效传递应力,最终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务必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厂家的技术指南。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