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抗浮”是什么意思。
在地下工程中,比如地下室、地铁车站、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池等,当结构施工完成但上方还未覆土或加载时,整个结构就像一个“空碗”。如果地下水位很高,水会产生巨大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有可能将整个结构托起来,导致结构破坏、底板开裂等严重事故。这就是“抗浮问题”。
抗浮混凝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特殊混凝土。它的核心特点是密度大、重量重。通过增加自身的重量,来平衡或抵消地下水产生的浮力,确保结构稳定。
二、为什么使用钢渣?—— 钢渣的特性
传统加重混凝土通常使用重晶石、铁矿石等作为骨料,成本较高。而钢渣作为一种优良的替代品,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高密度(核心优势):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密度通常在 3.2 - 3.8 g/cm³ 之间,远高于普通石子(约2.6 g/cm³)。用钢渣作为粗、细骨料配制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密度,轻松达到 2500 - 3000 kg/m³ 甚至更高,完美满足抗浮配重要求。
强度高、耐磨性好:
钢渣经过处理后,质地坚硬,棱角分明,与水泥浆的结合力强。因此,钢渣混凝土不仅重,其强度、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也优于普通混凝土。
经济环保(变废为宝):
钢渣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大量堆放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将其用于混凝土,是典型的资源化利用,不仅降低了处理钢渣的成本,还能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价格通常低于专门的重骨料。
潜在的微膨胀性:
部分钢渣含有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遇水水化会产生微小的体积膨胀。如果控制得当,这种微膨胀可以补偿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和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密实度。(注意:如果处理不当,过度的膨胀会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因此必须使用经过稳定化处理的合格钢渣)。
三、钢渣抗浮混凝土的技术要点
将钢渣用于抗浮混凝土,不是简单地“石子换钢渣”,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
钢渣的预处理:
陈化:新出炉的钢渣必须经过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堆存陈化,让其中的不稳定成分(如f-CaO)充分消解,避免后期膨胀破坏。
破碎与筛分:需要将钢渣破碎成符合混凝土级配要求的粗骨料(5-20mm)和细骨料(机制砂)。
磁选:去除钢渣中残留的金属铁,以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均匀性。
配合比设计:
目标密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的抗浮要求,计算出所需混凝土的最低密度。
工作性:钢渣骨料表面粗糙、多棱角,需水量较大,需要优化外加剂(高效减水剂)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和施工性能。
稳定性控制:通过试验检测钢渣的安定性,确保其不会对混凝土造成长期危害。
施工与养护:
钢渣混凝土水化热较高,体积较大时需要采取温控措施,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温度裂缝。
养护要及时、充分,以保证其强度发展和体积稳定性。
四、应用场景
钢渣抗浮混凝土主要用于需要压重平衡的地下或水下工程:
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配重层: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在底板或侧墙内侧浇筑一层钢渣混凝土来增加重量。
地铁车站和隧道:用于车站顶板、底板的压重,防止结构上浮。
地下综合管廊:尤其是在空管回填前,需要对管廊进行压重。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配重:如重力式挡墙的内部填充。
码头、堤坝等水工建筑物:作为需要自重稳定的结构部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