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冷补料是一种常温下无需加热即可施工的沥青混合料,主要用于快速修复道路坑洼、裂缝、井盖周围等损坏部位。其核心是通过特殊的改性剂(如树脂和聚合物)和挥发性溶剂,实现常温柔度,施工后随溶剂挥发,逐步硬化成型。以下是详细使用指南:
适用场景
紧急抢修:雨天、低温(-20℃~40℃)等不能热补的环境;
小损坏:坑槽、网裂、沉降、检查井沉降;
临时修补:施工道路、小区道路、停车场;
热补区域:隧道、桥梁、加油站(防火要求高)。
⚠️不适用:大面积路面翻新,长期重载路段(需要热拌沥青或专用冷补)。
第二,施工前准备
1. 基坑处理(成败的关键!)
步骤操作要求
用铁刷+鼓风机彻底清除松散的碎石、土壤、积雪,彻底清除粉尘;
开槽将损坏的边缘切成垂直的“U"型槽(避斜坡),深度≥3cm;
用喷灯烘烤干燥潮湿基面至干燥(乳化型冷补可容忍微潮);
专用冷补液或乳化沥青(增强粘结力)均匀涂刷粘层油坑槽侧壁和底部。
2. 材料准备
开袋即用:冷补通常是袋装/桶装成品,无需现场搅拌;
低温预热:冬季(5℃)可将材料袋放在阳光下或温水中(≤浸泡10分钟软化40℃;
检验状态:禁止使用结块、硬化或异味变质的材料。
第三,施工步骤(以溶剂型冷补为例)
1. 填料
将冷补料倒入坑内,分层填充(每层厚度≤5cm),避免一次性填充;
超填高度:高于原路面1~2cm(预留压实时沉降量)。
2. 压实(决定寿命的核心环节)
压实方式适用于场景操作要点
人工压实小坑(0.5)㎡)用铲子/夯锤从边缘反复向中心拍打,重点压实周围角落;
平板夯中型坑槽(0.5~2㎡)垂直压下3~5次,每次重叠1/3面积;
小型压路机大面积修补静压2~3次,避免振动碾压造成材料离析。
✅压实标准:表面无明显轮迹,材料密实不松散。
3. 收尾处理
修整边缘:清除挤出的多余材料,确保与原路面平滑过渡;
撒上细沙/石屑:表面撒上一层干细沙(防粘轮胎);
开放交通:
轻型车辆:10~15分钟后可通过(溶剂型);
重型车辆:需要等待 2~4 需要24~72小时才能完全硬化。
对不同类型的冷补料特性进行比较。
温度固化时间的优缺点适用于类型成分的特点
溶剂型沥青+聚合物+挥发性溶剂(如柴油) -20℃~40℃ 2~4小时通车✅低温性能好
❌气味大,环保性差
乳化型乳化沥青+改性剂+水性乳化沥青 5℃~40℃ 1~2小时通车✅无毒无味,环保
❌低温效果差,怕积水
反应型改性沥青+化学固化剂 -15℃~50℃ 30分钟通车✅强度高,耐久性好
❌价格昂贵,需要精确配比。
📌国内主流:溶剂型(性价比高,市场占80%以上)。
第五,重点注意事项
1. 雨天施工禁止:雨水会导致溶剂流失、粘结失效(乳化型除外);
2. 压实不足=提前脱落:70%的失败源于压实不足,必须分层夯打;
3. 低温度施工技术:
坑预热至10℃以上;
选择冬季特殊配方(含低温改性剂);
压实后覆盖保温毯2小时;
4. 环境保护与安全:
溶剂施工时远离明火,佩戴口罩;
废弃包装袋按危险废物处理(含溶剂);
5. 寿命预期:
临时修补:3~6个月;
规范化施工+中轻交通:1~2年;
重载路段建议只做紧急情况,后续需要热补。
第六,解决常见问题
处理问题原因的方案
修补后,松散脱落的基坑未清理干净/未涂粘层油凿除重建,基面严格处理。
表面泛油,发软溶剂未挥发,即通车停车4小时,撒沙吸附多余油分
边缘开裂压实不足或超填高度不足切除边缘,重新填充压实。
雨后修补层剥落,雨水渗透到未干燥的材料中,打开V型排水槽,干燥后涂上冷补液。
行业标准参考(中国)
JTG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G40-2004) 冷补要求)
JT/T “沥青路面冷补料”971-2015
DB11/T 《道路冷补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地标)1077-2014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