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158-3832-6188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筑材料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

发布日期:2025-11-12 20:57浏览次数:
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

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特性、原理及运用详细描述

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一般是指高延性纤维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它是一种改变传统混凝土延性局限的建筑新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高延性”和“高抗震性”。依据微观结构设计和纤维提高,材料在地震等动态荷载里的特性获得了明显提高。下列从特性、原理、运用和优势等方面详细阐述。

1、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的关键特性

1。 极高的延性和韧性

延性是设备受力后变形大、不马上破损的水准。高延性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可达水泥混凝土的200倍左右,乃至可达3%-5% 。这意味着她在拉或弯曲时会产生大量小间隙(总总宽一般小于100μm),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宏观空隙,随后担负和损失大量动能。

韧性表现在系统在毁坏前动能程度上。弯折韧性是水泥混凝土的几十倍,可在地震持续荷载下维持结构完整性。

2。 出色的抗震水平

可抵御9度及之上地震 。研究表明,采用10-20mm厚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加固砌体结构,在9度少见地震下基本无毁坏,无明显可见空隙 。

能有效承担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振动反映,减少地震对建筑物毁坏水准。

3。 高耐磨和抗裂度

抗拉强度可达35-60MPa,抗折强度可达10-15MPa ,远高于水泥混凝土。

微裂缝具有较好的裂缝控制水准,限制了有害物(水、氯离子、二氧化碳)的进入,明显提高了耐老化性。

4。 自愈合水准

微裂缝暴露于空气和水之后,未凝固的水泥颗粒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可实现间隙自愈合,修补构造的防水性和耐用性 。

二、高延性混凝土原理

高延性混凝土的优异性能源于其微观结构设计:

1。 纤维提高系统

聚乙烯醇是主要成份(PVA)纤维,长度约6-12mm,容积掺量一般为1%-2% 。聚乙烯纤维在材料拉申时具备“桥接”功效,阻拦间隙扩张,并把应力安排到未开裂地区。

纤维匀称平摊是保障特性的关键因素,应通过减水剂和特殊拌和工艺进行。

2。 多缝开裂的特征

与水泥混凝土“缝隙”不同,在力下会产生大量小空隙(“多缝干缝隙”),每个裂缝宽度小,遮盖匀称。该特性使设备在变型过程中不断消耗能量,避免忽然毁坏。

3。 板材-纤维界面优化

通过调节水泥基材的构成(如硅灰、煤灰等矿物减水剂),改进页面过渡区的特性,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粘接,提高总体工艺性能。

三、主要应用领域

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凭借优势,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建筑构造抗震加固

砌体结构加固:无钢筋,仅在墙上擦抹10-20mm厚高延性混凝土,可明显提高砌体墙的抗弯承载力、耐损害水准和变形特性 。尤其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抗震加固 。

梁柱加固:用以梁柱表层包囊或压抹,提高延性和能耗,提高抗震水平。

2。 新的抗震构造

高层建筑、核电站壳、防爆墙对抗震防护要求高的构造 。

厚壁构造、斜坡结构与地下综合管廊对耐久性和抗渗性要求很高 。

3。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加固:提高桥面板和支撑连接部位的抗疲劳性和抗裂度 。

隧道衬砌修补:控制间隙拓展,提升隧道使用期限 。

4。 应急抢修和灾后重建

地震、水灾等灾害出现后快速修补,施工简单,性能可靠。

5。 3D打印建筑

因为其良好的流变性能和固层粘接水准,已成为3D打印建筑的理想材料之一 。

四、施工工艺及疑难问题

1。 基层处理:

基层表面应工整、干躁、清理,无油污和尘土。对原结构部分进行凿毛或涂刷界面剂,提高粘合力 。

2。 材料配备:

严格遵守厂家的配合比和加水拌和。一般来说,粉末、纤维和外加剂先要拌匀,再慢慢加水,直到匀称无结块 。

控制用水量,确保施工技术的流动性。

3。 施工技术:

可手动压抹或机械喷漆。假如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超过15mm,则下一层施工需在前一层初凝后开展。 。

压抹时应确保表层压实整齐,避免起砂和空鼓。

4。 保养:

施工完成后,立即喷雾保养或遮盖草垫、麻袋等保湿保养,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 。优质的养护能确保水泥水化完全,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用性。

5、优点和挑战

优势:1。 抗震能力非凡:能抵抗9度左右的地震,明显提高结构型。

2。 施工简单:仅需剖析压抹(10-20mm),节省材料70%,节省工期70%,节省综合成本30% 。

3。 不损坏原结构:不用开洞绑扎钢筋,避免对原结构总体性的危害 。

4。 耐用性强:抗渗、抗冻融、抗碳化使用性能,坚固耐用 。

磨练:1。 成本高:PVA纤维等关键材料成本高,导致整体成本高过水泥混凝土 。

2。 技术依赖性强:对配合比设计、纤维分摊技术和施工工艺比较严格。

3。 市场认知度尚需提高:尽管使用性能,但部分地区的综合推广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

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高延性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广阔:

开发低成本取代纤维(如聚丙稀纤维),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

融合智能施工技术(如机器人喷涂),提高施工性能精度。

拓展应用于绿色建筑业,以工业废渣为掺合料,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结:以上这篇文章就是高抗震高延性混凝土的讲解,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产品,欢迎关注联系本公司
  • 联系方式
  • 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人:杨经理
  • 24小时服务热线:15838326188
  • 标签: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邮 箱:15838326188@139.com

    手 机:158-3832-6188

    热 线:158-3832-6188

    地 址:上海市-金山区-卫昌路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8-3832-6188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