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环氧树脂植筋胶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中,以其高粘接强度、优异的耐久性和对复杂工况的优异适应性,成为钢筋后锚固的首选材料。但其性能优势能否真正转化为结构,取决于施工过程是否科学严谨。以下是结合国家标准、工程实践和细节控制的完整使用方法。
明确技术标准和选型
用于载荷结构的植筋胶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以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 A级胶标准。常规性能参数包括:钢-钢拉申抗拉强度≥18MPa,带肋钢筋与C30混凝土在拉伸环境中的粘结强度≥12MPa,并且不能发生胶体本身的破坏。与此同时,应根据钢筋规格(常见)Φ8–Φ32)、基材类型(C20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60)、环境条件(干燥、湿冷、水下或振动)选择相应的规格型号。在受力部件中严禁使用非结构胶。
二打孔:定位准确,尺寸合规。
根据设计图标确定打孔位置,绕过原有结构受力主筋。用锤子或水钻钻孔,孔径一般比钢筋大4-6毫米(例如Φ20钢筋配Φ钻头25),深度应满足最小锚固深度要求——钢筋直径一般不低于10倍,需经计算核实。例如,C30混凝土Φ20三级钢的锚固深度通常为250–300mm。打孔时应保持垂直或按设计视角,误差不得超过3度。
三清孔:清洁是生命线的粘接。
打孔是决定成败的重要环节。首先用高压空气吹出孔内的灰尘,然后用专用的打孔刷反复清洗孔壁至少三次,每次刷完后再吹干净。最后,孔内没有可见的灰尘、碎渣或水。实验数据显示,孔壁残留0。3毫米粉尘层可以降低粘接强度25%以上。湿冷孔或渗水孔应用吸水棉条吸干,并选用湿凝结改性环氧植筋胶。
四是钢筋处理:界面无污染
植入钢筋表面必须干净、无油污、无锈蚀、无脱膜剂。建议用钢丝轮打磨至金属颜色暴露,用甲苯或工业酒精擦拭。如果使用新的工厂螺纹钢,也需要清除轧制油膜。经过处理的钢筋应在2小时内植入,以防止二次氧化或污染。
五注胶和植筋:充足,均匀,一次到位。
将组分改性环氧植筋胶放入专用搅拌胶枪中,连接静态搅拌嘴。慢慢从孔底注射胶水,加入深度的2/3以上。注射胶水通过中速提枪,确保胶体持续无气团。然后插入处理好的钢筋,沿同一个方向转动,推到孔底,使胶体均匀包裹钢筋,从孔中溢出。禁止反复插入,防止包裹在气体中形成内腔。注射不足是现场最常见的错误。建议按理论用量增加20%作为余量。
六凝结与养护:时间即强度
常温(20–25℃)环境下,最终凝结30℃。–60分钟,24小时可承受轻载,72小时可达90%以上的设计强度,7天可完全凝结。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凝结速度明显降低。建议采取保温措施或选择低温快速固体产品。凝结期间禁止打扰钢筋,特别是前6小时内,任何振动都可能导致界面微裂。
七质检验:用数据说话
外观检查:孔口应有持续胶体溢出,无断胶、空鼓。重要结构必须进行非损坏拉拔试验,抽检比例不低于总量的1%,不低于3个。合格标准如下:实际拉伸试验≥1。设计载荷15倍,破坏模式是钢筋屈服或混凝土锥体破坏,而不是粘合移动。如果胶体剥离,说明孔不干净,注射不足或胶体搅拌不充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