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用途和材料规格
应用领域:适用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抗弯、抗弯、抗震、抗裂加固;也可作为砌体、钢结构和木结构的工程加固(以设计和产品技术标准为准)。黏贴后,自重和截面尺寸基本不提升,对使用空间影响小。
材料规格:普遍单侧碳纤维布,净重200 g/㎡(厚约0.111 mm)、300 g/㎡(厚约0.167 mm),也有600 g/㎡(厚约0.333 mm)一般宽度为100/150/200/250/300/500 mm。配套使用环氧预浸/粘接树脂。
环境与基层规范:施工/维护温度适宜≥5℃;混凝土基层强度等级≥C15;当场空气湿度≤85%且底层舒服无明水即可施工。
二 施工工序及关键工艺
基层处理:清除疏松、蜂窝、表面、油渍,间隙0.2 mm可环氧封闭,≥0.2 mm适用环氧接缝;切削突点并修复找平,阴角弧型化(R≥25 mm)处理。
涂刷底胶和找平:匀称涂刷底胶,对毁坏处环氧腻子进行处理和工整切削,确保表面清理舒服。
配置涂刷预浸胶:严格按产品简介秤重A/B成份,充分搅拌后在可用期内应用;在基层和碳纤维布的两边匀称点胶,防止漏涂和太厚。
黏贴排气:按设计规格切布(单段距离)≤6 m),沿受力方位铺满,用专用滚桶数次翻转排出气团,保证树脂充分侵泡纤维束。
搭接与收头:纤维方向整齐一致;竖直搭接长短≥200 mm,两层分离搭接,必要时充压条/钢板等机械固定。
维护喷漆:常温下11:常温下11:–2 h达早期凝固,避免凝固期内的震荡和冲击;有防火要求时,按设计制做表面防火材料。
三 质量检验验收操作
外观与粘接:纤维布应光滑无褶皱、无气团,顶端与搭接处要圆滑致密;合理的粘接面积能通过捶击或彩超检查。符合标准的应当是≥95%。
空鼓操作:直径10–30 mm空鼓每㎡应<10处;≥30 mm空鼓务必修补。
工艺试品:规模性开工前,应做工艺试贴和拉申/拉申粘接强度认证,明确配合比、胶量和工艺,以适应设计和产品技术的相关规定。
纪录:详尽保存环境纪录、材料批号/证书、配合比和搅拌时间、搭接层数、维护等施工记录,做为验收根据。
四 设计与计算要点
受力方位:受弯加固时,纤维方向应与构件受力方向一致;受剪/抗震加固时,应与构件轴向竖直。
强度降低:碳纤维片材设计强度按规范减少(考虑初始条件、锚固、应变落伍、缺陷、火灾等伤害),设计合理的粘接尺寸和顶端锚固。
层数和结构:依据计算确定层数和总宽,避免因薄厚提升而造成二次弯折位置和锚固不够;提升顶端、转角和孔边的连接。
配套兼容:预浸胶、找平胶、底胶、碳纤维布融解,符合相应规范;设计文档应明确材料规格、层数、方位、搭接、维护等结构细节。
五 运用限定与留意
运用限定:不适宜素混凝土工程(含筋率太低)或长期高温(>60℃)环境;冲击/疲惫关键构件或大变形系统应与别的钢筋系统复合应用,并经设计探讨。
施工:碳纤维布为导电材料,施工和储存应远离电源和电器设备;配套树脂远离火源,通风良好;作业人员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用具。
符合要求:工程符合国家标准GBGBGB标准 50367-2013 混泥土工程加固设计标准GB/T 21490-2008 碳纤维片材用以工程加固和恢复。GB 5055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728 工程结构工程加固性评价标准规范等,并按设计及检测报告实行。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