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缝胶与注缝胶的核心区别
两者同属裂缝修补用胶,但定位与用途不同:封缝胶是用于封闭裂缝表面、粘贴注胶底座/灌浆嘴的底胶/封口胶;注缝胶(又称裂缝修补胶/灌缝胶)是用于将低黏度树脂注入裂缝内部进行压力灌浆的修补胶。规范中明确封缝胶为与裂缝修补胶配套使用的底胶,施工顺序通常为“封缝→注胶”。
对比一览
维度 封缝胶(封口胶/底胶) 注缝胶(裂缝修补胶/灌缝胶)
主要用途 裂缝表面封闭、粘贴注胶底座/灌浆嘴;钢板/砖板接缝封闭、模板缝封堵 通过压力注浆将裂缝内部充填密实,恢复整体性与耐久性
常规状态与黏度 膏状/腻子状、高触变、低流动,便于刮涂密封 低黏度/液态、优异渗透性,便于低压/中压注浆
关键性能关注 强粘结、密封不透水、与混凝土/钢板高附着力、耐老化 可灌性(低黏度)、无收缩/微膨胀、高强高韧、耐介质
常见配合比 多为A:B=3:1(以产品说明为准) 多为A:B=2:1/3:1/4:1(以产品说明为准)
施工角色 为注胶/粘钢密闭边界与承载面,先施工 在封缝合格后实施压力灌注,后施工
适配缝宽 用于“封口”,不以其自身注入宽度作为指标 常用于0.1–3 mm细裂缝注浆;更细缝可先表面封闭后再注胶
道路工程中的同名材料 — 道路“灌缝胶”多为热熔型改性沥青/橡胶类,加温灌注,属路面养护材料
注:表中“注缝胶”指建筑构造加固用环氧类裂缝修补胶;道路工程所称“灌缝胶”材质与施工方式不同,勿混淆。
常规施工流程(建筑构造环氧注胶体系)
裂缝检查与标注:查明长度、宽度、深度、走向、是否渗水,必要时做压水/通气核查。
基面处理:凿除松散物,钢丝刷清扫,丙酮/酒精去油垢,压缩空气吹净并保持干爽。
封缝与埋嘴:沿缝刮涂封缝胶成封闭带,粘贴注胶底座/灌浆嘴,确保有进/排/出通道并凝固。
试漏与复封:封缝后进行试漏(肥皂水+压缩空气),漏点复封,合格后再注胶。
配胶与注胶:按说明称重A/B(常见2:1/3:1/4:1),低压、连续灌注,自下而上、由深到浅、由一端到另一端;常压约0.2–0.3 MPa,末端稳定出胶并再持压约10 min止。
养护与复检:按产品说明养护,必要时做压水/敲击复检,不密实处补注。
选型与使用须知
用途决定选型:仅需封闭裂缝、粘贴底座/封边时选封缝胶;需要把裂缝内部注满并承载时选注缝胶。
缝宽与工况:细裂缝(如0.1–0.3 mm)低压注胶;更细缝可先封闭再注;活动缝/渗水缝需先止水或采用适配工艺。
标准与验收:构造加固用胶应满足GB 50728-2011 工程构造加固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相应条款;封缝胶的胶体与粘结性能有明确指标(如胶体抗拉≥30 MPa、抗压≥70 MPa、钢-混凝土正拉≥2.5 MPa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等),工程资料与现场抽检要齐全。
道路场景注意:道路灌缝常指热熔型沥青/橡胶类密封胶,施工温度窗口与材料体系不同于环氧类注缝胶,应按道路养护规范与产品说明执行。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