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施工准备和
明确加固目标和受力途径,编制专项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审核;设置脚手和保护,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
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相对湿度不超过70%;低于5℃应选择低温凝结型或采取升温措施;超过35℃需要验证的降温/降低适用期的对策。严禁在雨水、大风和暴露的环境中工作。
材料及工具:A通过性检测。、B组分环氧粘钢胶(一般配合比2:1或4:1,以产品说明为准),配套底漆/修补胶、胶嘴、包边材料及;机器包括抛光机、搅拌器、称重器、腻刀、加压装置(千斤顶/夹具/螺栓)、鼓风/吸尘设备,防护用品等。
第二,生产过程和关键操作
1. 放线定位:根据设计图放线,确定钢板的规格、位置和打孔点。
2. 基层处理:
混凝土表面:去除装饰层、油污和松脱层,机械研磨去除1。–2 在mm表面,吹掉灰尘,必要时用甲苯等有机溶液擦拭干净,保持干燥;用修补胶找平较大的凹痕。
板面:去油,除锈至金属原色,粗燥化处理,清洁舒适。
3. 临时固定加压系统:卸载或减少活载;可采用千斤顶垫块顶杆系统或膨胀螺钉角铁临时固定和卸载垫块系统,必要时组合使用。
4. 制备粘钢胶:根据产品介绍精确秤重(一般A):B=2:1或4:1)低速机械搅拌10分钟左右,直至颜色均匀,尽量现配使用,保持在适用期内用完。
5. 涂胶粘贴:混凝土和钢板粘贴面同时涂胶,应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胶缝断面(如中间3左右) mm、边沿约1 mm),将钢板到位至设计位置,并立即进行临时固定和充压,以粘合剂从边缘挤压为度。
6. 充压和凝结:在凝结之前保持恒定的压力;常温(约25℃)一般≥24小时可泄压,72小时可投入使用;低温(约5℃)泄压时间≥48小时,投入使用宜宜。≥168小时。在凝结期内防止干扰。
7. 检验与验收:凝固后用小锤子轻敲听声融合外观检验;必要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拉拨或载荷试验。
8. 防腐蚀和文明施工:露出钢板按设计进行防锈处理(喷涂/封闭),清理现场并移交。
第三,用量估计和厚度控制
胶体密度通常取14000左右 kg/m³;在工程估算中,每平方米粘贴面积胶的用量可以达到10 kg/m²粗略计算,具体以设计和现场评估厚度为准。
胶缝厚度宜“中间厚,边缘薄”,一般操作为2–5 为了保证渗透和传力,降低流动风险,mm类别。
质量检验和常见问题
粘接压实度:固化后轻敲钢板,声音应实沉;空鼓、脱粘处应按规定修复或重贴。
冷凝和生产:严格按照温度标准操纵拆板/泄压和投入使用时间;冷凝期间禁止扰动。
施工细节:
搅拌时应使用机械,同向搅拌,防止卷入气团;取胶工具不能与桶盖混合,一次搅拌胶量不能过多,以免适用期不足。
压力不均可引起部分轻微流动,粘贴后1小时内复诊并立即补胶。
低温施工可以适当预热胶体和粘贴面(约30)–50℃),禁止水进入胶桶。
材料与工艺合规:优先选择GB 50728-2011 工程结构工程加固性检验产品;耐久性(如耐湿热、耐冻融、耐疲劳)应根据工程环境类别和设计年限进行检验报告。
与合规提醒相结合
本工艺涉及结构加固和危险化学品(结构胶A/B成分),应当按照现行规范、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使用手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实施;动火/用电/高空作业的管理和个人保护应当在现场实施。
工艺试验/样板段验证应在关键部件或重点部位开工前进行,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
注:涉及结构的施工验收存在风险,不构成设计或法定检验依据,以现行规范、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检验/鉴定为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