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材料的支模应从模板设计、组装、密封和施工控制四个方面严格控制,操作步骤及要求如下:
设计和安装模板
模板强度和刚度:
灌浆材料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浇注时下模板所承受的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因此模板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模板围栏应比水泥混凝土密度加倍,水泥混凝土框架柱和框架柱支模的横向和纵向加固带间隔和拉伸螺栓间隔应尽可能小于50厘米。对于直径大于90厘米的框架柱,应增加拉伸螺栓的总数。
模板定位和标高:
根据灌浆施工图架体模板,模板与设备基座周围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有利于灌浆施工。
模板顶标高应高于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确保注浆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底模支撑:
底模的支撑强度应高于普通混凝土模板,必要时用丝杆对底模进行反拉,避免底模因灌浆料自重和浇注冲击荷载而变形或塌陷。
模板密封处理二
接缝密封:
水泥浆(推荐901快速堵漏剂)应用于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接口处。、胶带或发泡胶密封严密,确保整个模板不渗水。
模板间隙应小于1mm,若间隙较大,应用胶带或发泡胶堵漏,避免跑浆。
孔眼密封:
预留在模板上的孔洞(如灌浆孔、排气孔)应在浇注前密封,防止跑浆。
第三,施工过程控制
注浆方式选择:
根据灌浆位置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如自重法(适用于灌浆高度较低、面积较大的位置)或压力法(适用于灌浆空间狭小、高度较高的位置)。
灌浆过程管理:
灌浆时,应从一侧或相邻两侧多点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以方便排气。
灌浆过程中禁止振捣,必要时用灌浆推进器沿灌浆层底端推进灌浆料,禁止从灌浆层中、上端推进,以保证灌浆层的均质性。
跑浆解决:
如果在灌浆过程中出现跑浆状态,应及时处理,避免跑浆对灌浆质量造成危害。
模板拆除和维护
模板拆除时间:
模拆除时间应严格控制,一般应在注浆后24-48小时左右,实际应根据产品手册和工程要求进行。
在拆卸模板时,应确保灌浆材料达到一定的强度,能保证自身结构稳定,不会因拆卸模板而造成损坏。
保养对策:
注浆后30分钟内应立即盖上湿草或岩棉被,并保持湿润,保养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对于高温干燥环境,应适当延长维护时间,避免灌浆材料表面水分过快挥发造成干裂。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