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缝料处理地面裂缝是一种经济的路面维护方法。根据密封成品材料(如改性沥青基、聚氨酯或硅酮填缝料),防止水分渗透,防止裂纹扩展,从而延长地面使用寿命。具体现场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现场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 裂缝评估与分类
裂痕种类:
横裂:垂直于道路中心线,多为温度收缩或底层反射所致。
垂直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往往是由于路基不一致或现场作业接缝处理不当造成的。
网状裂纹:细小的裂纹交织成网状,多由于地面老化或疲劳破坏所致。
裂痕总宽:
总宽≤5mm:需要打槽扩缝(深度1-2cm,总宽度1-1.5。cm)提高粘接面积。
总宽>5mm:可以直接补缝,但是要清除裂缝内的杂质。
2. 准备成品材料和设备
灌缝胶:
改性沥青基:耐热性好(-30℃至80℃),适用于普通沥青道路。
聚氨酯类:弹性高,耐化学腐蚀破坏,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轻型交通道路。
硅酮类:环境耐受性极佳,但成本较高,适用于极端气候和长期暴露环境。
设备:
开槽机(带金刚石刀片)、高压吹风机,灌缝机(或便携式补缝枪)、热熔釜(用于加热填缝胶)、锥子,警示标志等。
3. 场地布置
设置警示标志和锥体,封闭施工作业区域,确保现场操作人员和过往车辆。
现场操作人员配戴反光背心,帽子保护手套。
裂缝处理过程二
1. 裂缝槽(总宽度)≤5mm时)
目的:扩大裂缝截面,提高填缝胶与路面的粘接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操作要点:
采用开槽机沿裂缝中心线切割,深度1-2cm,总宽度1-1.5cm(根据裂缝总宽度调整)。
用高压吹风机或扫帚将槽内的碎渣和灰尘清除干净,保证槽壁无水、整洁。
2. 裂缝无水预热
无水:
如果裂缝中有水份,应用热风枪或喷灯烘烤,直至槽壁完全无水(防止受热损伤地面)。
预热:
对于旧沥青道路,可采用热风枪将槽壁预热至40-60℃,提高填缝胶与路面的附着力。
3. 填缝胶加热灌注
加温:
将填缝胶放入热熔釜中加热至180-220℃(相应温度参照产品说明书),搅拌至一致流动。
防止过度加热导致成品材料老化或特性下降。
灌注:
方法一:灌缝机灌注
将加热后的灌缝胶倒入灌缝机料箱,启动泵送系统,沿裂缝慢慢移动终端,保持胶量一致。
灌装时,胶面应略高于地面(高出2-3mm),产生凸面,以增强排水效果。
方法二:便携式补缝枪灌注
适用于小面积或不规则裂纹,手动操作胶量,保证密实夯实。
4. 胶体形成和修整
成形:
补缝后立即用刮刀或橡胶辊沿裂缝方向铺平胶体,使其与地面紧密贴合。
防止胶体表面出现气泡或间隙。
修整:
待胶体冷却至常温后,用砂纸或抛光机抛光多余的胶体,使表面整齐平整。
现场作业后的维护和质量检验
1. 固化条件
交通开放时间:
改性沥青基灌缝胶:轻型交通可在室温下1-2小时开放,24小时后完全干燥。
聚氨酯灌缝胶:干燥时间较长,需要等待4-6小时才能打开交通。
保养对策:
现场作业区设置警示标志,禁止车辆突然刹车或转动,防止胶体脱离。
雨天或低温(<在5℃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保养时间或采取涂抹保温措施。
2. 质量检验
表面检验:
胶体应密实圆润,无气泡,无破裂,与路面紧密结合。
裂缝两侧无漏胶或污染路面现象。
深度检测:
采用测厚仪随机抽查胶体深层,确保符合规范(一般)≥5mm)。
粘结强度检测:
采样进行拉拔试验,粘接强度应为≥0.5MPa(参照规范对应的标准)。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四、
1. 胶体与路面脱粘
原因:
裂缝没有完全无水或干净。
接缝胶温度过低,流动性差。
处理:
再一次清除裂缝,完全无水,加热填缝胶至适宜温度后再灌注。
2. 胶体表面干裂
原因:
过量加热填缝胶会导致老化。
现场作业时环境温度过低,胶体收缩过快。
处理:
加热温度严格控制,防止长期加热。
选择低温型灌缝胶或采取保温措施,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现场作业。
3. 胶体溢出污染地面
原因:
补缝过多或灌注速度过快。
处理:
采用“少量多餐”灌注法控制出胶量。
及时清除溢出胶体,防止固化后无法清除。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