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性裂纹修复胶是用于修复砼、砖石等结构中贯穿性裂纹(从构件一侧完全贯通至另一侧的裂纹)的专用胶黏剂,能恢复结构整体性、预防渗漏并增加承载能力。其具体应用步骤及操作要点:
一、施工作业前准备
1. 成品材料与工具准备
修复胶:选择高强度、低黏度的EP树脂类或改性环氧类修复胶(如“高渗入环氧修复胶”),需明确A组分(树脂)与B组分(硬化剂)的配合比(通常为3:1、4:1或5:1)。
配套工具:
钻孔设备:冲击钻(配Φ10~14mm钻头)或电锤;
压力灌注设备:手动压力泵(注射器)或电动压力泵(气压/液压);
封缝成品材料:快干环氧胶泥或聚氨酯密封胶;
辅助工具:钢丝刷、吹风机(或吸尘器)、量杯、手套、防护眼镜。
2. 裂纹检测与标记
定位裂纹:用裂纹观测仪或放大镜确定裂纹走向、宽度及贯穿情况(宽度通常为0.1~3mm,若>3mm需先预填环氧砂浆)。
标记范围:沿裂纹两侧各延伸10~20cm标记封缝区域(保证封缝胶涂覆裂纹周边,预防漏胶)。
二、基层处置
1. 干净裂纹
用钢丝刷或硬毛刷清扫裂纹内粉尘、松散颗粒及油脂污染物;若裂纹内有积水,用电吹风烘干(或自然晾干至完全无水)。
2. 抛光封缝区
用角磨机或砂轮机将封缝区域(标记范围内)的砼表层抛光粗糙(去除浮浆、脱模剂),增大封缝胶粘结面积。
三、封缝处置(关键防漏步骤)
1. 配制封缝胶
按制品说明配制快干环氧胶泥或聚氨酯密封胶(通常A:B=2:1或1:1),搅拌一致至无色差。
2. 封堵裂纹表层
用抹刀将封缝胶一致涂抹在标记区域内,深度约3~5mm,宽度涂覆裂纹两侧各5~10cm;若裂纹较宽(>5mm),可先用环氧砂浆预填部分宽度,再封缝。
固化等待:封缝胶需完全固化(通常2~4小时,常温下)后再灌注,预防漏胶。
四、钻孔埋管(实现压力灌注)
1. 钻孔位置
沿裂纹走向两侧交替钻孔(预防在同一垂直线上),孔距20~30cm,孔深为裂纹深度的2/3~3/4(若裂纹深度未知,建议≥50mm)。
2. 钻孔直径
根据灌注设备选择钻头(通常Φ10~14mm,略小于灌浆嘴外径)。
3. 埋入灌浆嘴
将塑料或金属灌浆嘴(带单向阀)插入钻孔,保证嘴体与砼紧密触碰(用封缝胶固定嘴体周边,预防漏气)。
五、配制修复胶
1. 严格按级配合比例混合
将A组分(树脂)与B组分(硬化剂)按说明书重量比倒入洁净容器,用电动搅拌器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3~5分钟,直至色泽一致无气泡(预防手动搅拌引入过多空气)。
2. 操作要点
配制量需根据裂纹体积估算(预防浪费);
混合后需在30~60分钟内用完(超时胶液会固化失效)。
六、压力灌注(核心步骤)
1. 接合设备
将灌注枪或压力泵与灌浆嘴接合,保证管路密封无漏气。
2. 低速灌注
启动压力泵(初始压力控制在0.2~0.5MPa),缓慢注入修复胶;观察相邻灌浆嘴是否有胶液溢出(若溢胶,说明该段裂纹已充满)。
3. 分段灌注
从裂纹一端开始,逐个灌浆嘴灌注(每灌注完一个嘴,立即用封缝胶封堵嘴口);若裂纹较深或宽度较大,需多次补灌(间隔10~15分钟待胶液初步渗入后再补)。
4. 终止条件
当所有灌浆嘴均溢胶且压力稳定(不再下降),或灌注量达到估算值的90%以上时停止。
七、固化与清扫
1. 固化养护
修复胶需常温固化(通常24小时初步强度,7天最终强度);固化期间预防水浸、振动或外力冲击(低温环境需加热养护,如电热毯涂覆)。
2. 清扫残留
固化后拆除灌浆嘴,用砂轮机切除多余封缝胶;清扫表层胶渍(环氧胶用酒精擦拭,聚氨酯胶用专用干净剂)。
八、质量验收
表观检测:修复区域平整无凹陷,封缝胶无脱落。
渗入验证:超声波检测或钻孔取样观察裂纹内部是否完全密实(胶液应充满全截面)。
强度测试:承重结构需通过回弹仪或取芯试验检测强度是否达标。
九、操作要点
1. 裂纹宽度适配:若裂纹>3mm,需先用环氧砂浆预填部分宽度,再灌注细缝部分。
2. 环境控制:施工作业气温建议5℃~35℃(低温增加固化时间,受热需缩短操作间隔)。
3. 压力控制:压力≤0.5MPa,预防封缝胶爆裂或砼损伤。
4. 保护:佩戴手套、面罩、防护眼镜,预防触碰表皮或吸入蒸发物。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