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原材料
1. 轻骨料
轻骨料应符合陶粒等技术标准。其粒度和级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普通陶粒粒度为5。在20mm之间,良好的级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轻骨料进场后应进行检查,包括外观质量(无裂纹、损坏等)、数据检测,如堆积密度、筒压强度等。
2. 水泥
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为32.5或42.5。水泥应新鲜无结块,其稳定性、凝结时间等数据应符合标准。
3. 掺合料
可以选择煤灰、矿渣粉等混合材料。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矿渣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合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4. 外加剂
外加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可根据施工要求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需水量,提高强度;引气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和抗冻性。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配合比设计二
1. 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LC7.5强度等级的设计要求,考虑到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等因素,根据有关规范确定试配强度。
2. 测算配合比
选择肯定体积法或假设表观密度法计算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轻骨料的堆积密度、筒压强度等特点,以及水泥、掺合料、添加剂等的用量。
3. 试配与调整
根据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制作混凝土试件,检查其强度、坍塌度等工作性能参数。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工作性能等数据之前,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第三,施工准备
1. 模板工程
模板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接缝应紧密,避免跑浆。
精确施工放线模板的规格和位置,确保浇筑后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 钢筋工程
如果有钢筋,钢筋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捆绑、焊接等操作应符合相关规范,以保证钢筋的准确位置,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
3. 基层处理
施工前应对底层进行清洁,清除杂物、浮灰等。底层应平整、坚固,如果底层有较大的高度差,应进行找平解决。
混凝土搅拌四、混凝土
1. 计量
应正确测量水泥、轻骨料、掺合料、外加剂、水等原料。定期校正测量设备,确保测量精度。
2. 拌和顺序
一般先加入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干拌均匀,然后加入轻骨料继续搅拌,最后加入水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种类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来确定,一般不低于90s,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
五是混凝土运输
1. 运载工具
可以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离析、塌陷损失过大等情况。
2. 运输时间
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从搅拌器出料到浇水完成的时间不得超过2h(当温度高于30℃时,不得超过1.5℃。h)。
混凝土浇筑六、混凝土浇筑
1. 浇制前检查
再一次检查模板、钢筋等是否正确,同时检查浇注设备是否正常。
2. 浇制方法
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每层厚度不能超过300毫米。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0mm。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100mm。
轻骨料混凝土,要注意避免振捣过多,以免轻骨料上调,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浇筑七、混凝土浇筑
1. 保养时间
浇注后应及时维护,维护时间不少于7d。混凝土具有抗渗性,维护时间不少于14d。
2. 养护方法
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条等保湿材料进行养护,也可以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