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应按垂直方向进行分段预制和组装。桥梁沿垂直方向分为若干部分,在工厂预制后运至桥梁位置进行组装,施加预应力,成为整体桥梁结构的桥梁施工技术。根据桥梁阶段的不同组装方法,阶段预制桥梁的组装方法可分为三种组装方法:干接、湿接和胶接。
其中,由于桥梁施工后整体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存在严重缺陷,2003年临时修订AASHTO《节段节段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指导规范》,新建阶段的预制组装桥梁将不再采用干接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桥梁拼接技术主要是湿组装技术。随着近年来桥梁技术设计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国内新型桥梁拼接胶材料研发、高性能混凝土构件预制、材料检测准确、测量控制高精度等技术的发展,阶段性预制胶接桥梁施工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与湿式组装方法相比,胶结组装施工桥梁的主要特点是在接缝解决水平上选择环氧树脂粘合剂代替混凝土连接。同时,在环氧树脂粘合剂干燥和固化之前需要加载临时预应力。拆卸临时预应力时,应确保整个施工阶段的接缝不会产生拉应力。
由于接口处的钢筋和混凝土不连续,与阶段性预制湿组装结构相比,预制阶段的胶接组装结构具有鲜明的设计特点:
预应力高:预应力预应力λ它是由预加应力尺寸确定的消压弯曲距离Mo与外部荷载产生的弯距Ms(公共桥梁规则定义了作用效应组合中的弯曲距离值)的比率。由于环氧粘合剂与混凝土构件的粘结能力低于混凝土的整体抗压强度,因此需要在接口处配备较大的预应力,以提高粘结边缘抗压强度的降低。
强度的刚度降低:由于阶段装配桥的损伤反映了弯曲损伤的特点,桥梁的纵向抗弯刚度小于具体计算的刚度,因此在测量抗弯刚度时应进行适度降低。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