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关于制定和修订2018年第二批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协词〔2018〕030号)允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烟台大学在《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中与有关单位JGJ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前提下,/T192-2009。从2021年11月1日起,《规程》已于2021年6月8日公布。
二、环境
自JGJ/T192-2009《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实施以来,已有13年。在此期间,钢筋阻锈剂的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钢筋阻锈剂的类型逐渐丰富和完善,相应的产品标准也相继公布和实施。然而,没有定量的方法来修复钢筋混凝土损伤的功效,也没有适合现场测试的有目的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
为了满足钢筋阻锈剂技术发展及其工程建设的需要,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更好地引导和完善钢筋阻锈剂的使用,我们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8年版)制定了《现行工程建设推荐标准目录》(建设标准函)〔2018〕168号),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申请立项申报,申请《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192-2009转换为CECS团体标准,并获准立项。
第三,内容总结
本规定分为七章和三个附录,关键技术基本内容包括通则、术语和标记、环境类别和环境功能级别、材料、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第四,核心技术
1、根据国际标准,《规定》首次要求选择线极化电阻。(LPR)方法检测生锈电流强度,区分钢筋阻锈剂的阻锈性能。在实践中应用后,阻锈效果。原规范中使用的电化学方法只适用于阳极钢筋阻锈剂,本标准中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钢筋阻锈剂的类别。本标准显示,实验室判断外用钢筋阻锈剂的性能指标为:28天后生锈电流平均密度降低率≥50%。同时明确了现场混凝土选用外涂钢筋阻锈剂的效果评价:当原生锈电流平均密度为>1μA150d后生锈电流平均密度的降低率为/cm2≥80%;原生锈电流平均密度<1μA150d后生锈电流平均密度的降低率为/cm2≥50%。
2、《规定》首次采用《土壤质量全氮测量-凯氏法》,区分钢筋外抹阻锈剂的渗透深度。当阻锈剂合理物质不完全转化为游离氨或铵态氮时,原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不稳定。本规定要求混凝土粉末中的具体氮含量值>当100mg/kg时,可以确定钢筋阻锈剂的渗透深度。≥50mm.
3、设计章节增强了钢筋阻锈剂的明确掺量。在氟化物环境中使用钢筋阻锈剂后,对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进行了相关规定,对现有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钢筋阻锈剂的处理后的表面保护要求进行了相关规定,更有利于钢筋阻锈剂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4、施工章节提出了应用外涂钢筋阻锈剂的施工技术、应用量和技术标准;质量验收章节增强了测试混凝土内部钢筋腐蚀电流的降低率,以评价外涂钢筋阻锈剂的阻锈效果。这些都为不同工况下选择外涂钢筋阻锈剂提高或修复现有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带来了依据。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