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砂浆界面处理剂(又称干粉型混凝土界面剂、界面砂浆)是一种工厂预混的水泥基干粉材料,主要用于改善光滑或吸水性强的基层(如现浇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预制板等)与后续抹灰层、保温层或瓷砖粘结层之间的粘结性能。其使用方法直接影响后续饰面层是否空鼓、开裂或脱落。
规范、可操作的干粉砂浆界面处理剂使用方法:
一、施工前准备
1 基层要求
基层必须坚实、洁净、无明水;
清除浮灰、油垢、脱模剂、养护膜、松散颗粒;
对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预先用修补砂浆填补;
光滑混凝土面建议机械拉毛或喷砂加工(非强制但强烈推荐);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 1224 小时洒水湿润(表面无明水)。
2 环境状况
施工温度:535;
避免雨天、大风(4级)或烈日暴晒下施工;
冬季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或选用低温型产品。
3 材料准备
选用符合《JCT 9072018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标准的合格产品;
准备洁净水、电动搅拌器(转速300 rpm)、搅拌桶、滚筒毛刷甩浆拍子。
二、配制方法(关键环节)
1 水料比控制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常规比例为:
水 干粉 020 025 1
(即每25 kg干粉加 50 65 升水)。
2 搅拌工艺
先将水加入搅拌桶;
缓慢倒入干粉,边倒边搅拌;
电动搅拌 35分钟 至浆料匀称、无颗粒、无结块;
静置 熟化23分钟,再搅拌30秒即可使用。
严禁随意加水!水灰比过大会导致强度下降、成膜不良、易粉化。
3 适用时间
拌合后应在 152小时内用完,初凝后不得二次加水使用。
三、施工方法(根据后续工序选择)
方法一:甩浆拉毛法(适用于后续厚抹灰 15 mm)
将拌好的界面剂调成稠膏状(略干,类似牙膏);
用专用甩浆拍子、铁板或笤帚蘸取浆料,用力甩涂到墙面;
形成匀称、牢固的毛刺状毛糙面,毛粒高度 24 mm;
覆盖率 90,无漏甩区域;
终凝后(约46小时)开始喷雾保湿养护12天。
此法粘结力最强,广泛用于高层住宅剪力墙、柱梁等光滑混凝土面抹灰前处理。
方法二:滚涂刮涂法(适用于薄层施工或保温系统)
将界面剂调至稀浆状(类似浓牛奶);
用滚筒、毛刷或刮板匀称涂刷一遍,厚度 0510 mm;
表面呈连续湿膜,无漏涂、流挂;
表干后(约12小时)即可进行下道工序(如贴保温板、薄抹灰)。
常用于外墙外保温基层处理、加气块墙面找平过渡层。
四、后续工序衔接
界面处理方式 后续施工最佳时机 注意事项
甩浆拉毛 毛刺终凝后、完全干爽前(24小时内) 若间隔48小时,需重新处理
滚涂 表干后即可(通常24小时) 避免完全干爽后再抹灰
原则:界面层应在未完全碳化前被覆盖,以实现化学与机械双重咬合。
五、质量验收标准
涂层毛刺匀称,无漏涂、堆积、流淌;
甩浆毛刺牢固,手掰不掉;
与基层粘结无起皮、脱壳;
实测拉伸粘结强度 09 MPa(标准要求)。
六、常见问题与对策
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
界面层粉化、脱落 基层未清扫洁净 水灰比过大 养护不足 彻底清基,精准配水,加强养护
抹灰后仍空鼓 界面剂过早干爽 未及时跟进抹灰 控制施工节奏,24小时内完成抹灰
滚涂后表面发白 低温施工或水分蒸发过快 避免低温作业,适当遮阳保湿
粘结力不达标 使用劣质产品或超期材料 选用正规,查验检测报告
干粉砂浆界面处理剂虽是小工序,却是防止空鼓开裂的第一道保险。七分靠基层,三分靠材料再好的界面剂,若基层不清、配合比不准、施工脱节,也难逃失效命运。务必坚持:
清扫到位 配合比精准 涂覆匀称 衔接及时。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层薄薄的过渡层,真正成为连接新旧、刚柔、构造与饰面的可靠桥梁。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